固态电池是目前各家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全力加紧攻克的技术。
此前已经有不少厂商都公布自家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量产时间表,丰田、本田有可能在2025年就开始小规模量产,国产的动力电池厂商也基本上将量产时间节点定在2026年前后,也不排除会有厂商“抢跑”。
所以,大家甚至将2025年称为固态电池爆发的元年,认为这是固态电池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2025年装车”、“2026年大规模量产”、“已量产,等待发布”......等等针对固态电池的宣传语不绝于耳。
不过,固态电池真的准备好了吗?
全固态电池距离商业化为时尚早
至少,对于固态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最有发言权的两家企业都保持着相似的态度:固态电池也许并不会那么快到来。
早在去年9月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就曾表示,按照宁德时代自己的评价,如果用数字1到9表示固态电池的技术和制造成熟度,1是刚开始涉及这一领域,9是技术成熟,可以投入大规模生产。那么目前其固态电池的研发还处在“4”的水平。
即使只是4,曾毓群也认为,“对比全世界的情况,我们的研究应该算是‘领先一大步’”。按照宁德时代的规划,要到2027年才能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毫无争议的龙头,宁德时代对固态电池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现在也只敢把时间谨慎的定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
无独有偶,另一位电池巨头比亚迪也是同样的观点。
在去年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对固态电池落地给出的预测是:“三年比较艰难、五年比较现实”。
他表示,受制于成本和材料的可控性等因素,即使固态电池在五年以后大量的使用,也主要是在高端车、高性能车上使用,等普及到经济型的车型,可能还需要15年,甚至是20年。
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也对外表示将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示范规模约为1000辆。到了2030年预计将有4万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上市。而到了2033年,这个数据将提升到12万辆。
虽然这两家企业的表态,不乏有为自家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技术继续站台的可能。但是比起其他厂商“高歌猛进”的落地计划,领头羊的态度还是更值得参考的。
四大难题,中美日韩仍然无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少厂商在宣传中会将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混为一谈。
其实在专家学者热议的“固态电池”中,真正具有“颠覆性”的是“全固态电池”。“全固态”与“半固态”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性能和研发难度上实有云泥之别。
简单而言,半固态电池虽然性能也会有较大提升,但毕竟还是掺杂液态电解质在里面,液体部分就像木桶效应中的那块短板,始终会限制电池整体性能的上限。只有在电池电解质为全固态的情况下,电池才能大幅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电池寿命。
按照宁德时代的说法,要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解决固固界面、锂金属负极应用、硫化物电解质在空气中不稳定和合成成本较高,以及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等四大难题。
简单来说,这四个难题既受限于基础学科的理论机制,又涉及到关键材料的创新,同时还有成本、产业化等问题。并不是单独解决一项,就能有所突破的。
有研究文章就指出,关于固态电池,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领先;日、韩研发起步早,在关键材料上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核心专利;而我国则胜在是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产业链完备。
如果不是这样,去年也不会有国家相关部委牵头,投入60亿元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来对全固态电池进行技术攻关。这其实也说明了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的难度,远非我们所想象。中美日韩,事实上都还跑在半路上。
仍有其他选择?
当然,如果最近两年等不来固态电池,也并不代表消费者没有别的选择。实际上虽然这两年不能一步到位进入全固态电池时代,但电池技术还是会有进步。
首先就是半固态电池,虽然性能无法比肩全固态电池,但作为一个折中的选项,半固态电池胜在可以实现量产,并且成本可控,仍然可以成为今后两年动力电池领域的一个新选项。
去年上半年智己L6就率先搭载了半固态电池上市,只不过当时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是顶配版本,价格将近35万元,其标志意义大于市场意义。前不久,上汽名爵又宣布将会在2025年半固态电池上车,并且特别强调了,价格不贵,不是顶配专享,而是全系标配。这说明,半固态电池很可能会在今年规模化。
另一方面,磷酸铁锂电池仍有潜力可挖。
比如去年下半年,吉利就陆续发布了金砖2代电池、新一代神盾短刀电池;宁德时代发布了神行电池、CTP3.0麒麟电池;今年年初蜂巢能源发布了第三代蜂行短刀电池;比亚迪的第二代刀片电池预计也将会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这些电池在充放电倍率、容量密度、安全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 目前纯电车型的增长有所放缓,未来插混和增程产品将迎来爆发。各家厂商也在针对插混和增车车型着力推出专门的增混电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推出全固态电池迫切性也就相对减弱了。
结语:
虽然行业和市场都对全固态电池翘首以盼,量产的呼声很高。即使2025年甚至2026年我们能看到全固态电池上车,但上车不等于大规模量产,可量产不等于普通老百姓就买得起,从推出产品形态到大规模量产落地之间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买车的时候还是要区分清楚哪些是营销炒作的概念,哪些是实际的产品,没必要纠结于一块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