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8日,民政部官网披露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结婚登记数相较2023年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了约20.5%,而离婚登记数则增加了2.8万对,上升了约1.1%。这组数据背后,反映出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结婚登记数持续下滑,背后原因值得深思。经济因素首当其冲,高房价、高物价以及激烈的职场竞争,让年轻人不堪重负。为了攒够结婚资本,很多人只能拼命工作,延迟结婚。人口结构变化也不容忽视,适婚年龄人口数量的缩减以及男女比例失衡,使得择偶竞争激烈,寻找合适对象困难重重。同时,年轻人观念转变,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婚姻不再被视为人生必选项,单身主义逐渐盛行。
而离婚登记数的小幅上升,也有其内在因素。一方面,社会观念日益开放包容,人们对离婚的接受度提高,不再像过去那样将离婚视为耻辱。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压力大,夫妻间容易因经济、家庭责任等问题产生矛盾,若无法妥善解决,可能会走向离婚。另外,部分年轻人在婚前缺乏充分了解和准备,婚后发现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导致婚姻关系破裂。
结婚登记数下降和离婚登记数上升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影响。人口方面,婚内生育占比超95%,结婚登记数锐减预示着出生人口将进一步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房地产市场也受到冲击,学区房需求降低,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出现“鹤岗化”。教育领域同样无法幸免,未来小学入学人数将大幅缩减,高校也面临生源不足压力。
面对这样的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策层面应加大对婚育的支持力度,推广“低彩礼”试点,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扩大育儿补贴等。社会层面要倡导积极健康的婚姻观,摒弃“催婚”等不当叙事。年轻人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要重视家庭和婚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