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国内汽配供应链深陷在内卷泥潭
年初的时候,所有人都做好了整个行业更难的准备,但大环境的快速萧条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电车的冲击,叠加失业率的攀升,消费水平的降级,门店的生意从进店量,到客单价如同坐过山车一样快速下滑。门店生意的冷清也很快传递到渠道商。
汽配供应链条中的工厂(工厂-渠道商-门店-车主),规模稍大的目光转向海外躲避国内的生态内卷,顺势带动了一批渠道商热热闹闹的走向东南亚。
不过随着年末特朗普当选,东南亚甚至巴西的工厂都有可能被列入关税壁垒区,可以预想到明年很多工厂为了生存转向国内,必将加速产品的内卷。
汽配渠道商作为链条中间的夹心层,很快感受到了两头传来的寒意。
于是我们看到渠道商们熬过了以往被认为淡季的酷暑,却没能迎来所谓的金九银十。渠道端一般在9月能迎来各大润滑油品牌各种热闹的砸蛋,今年则稍微显得冷清,冷清的同样包括订单。
于是很快有些供应链平台打破沉默,开始了买一万送一万的促销。接着有跟进的买一万送两万消息传出,然后引起了上游工厂端联合叫停了这场价格竞争。
实际上笔者了解到所谓一万送一万,是送的部分每次订单里面抵扣10%上限。想要拿到这笔赠送的金额,可能需要订单20万了。就是个普通的优惠方式,不过也许整个渠道端希望通过这种吸睛的方式打破订单的沉默。
我们看到的几个头部供应链,今年新增门店并不多,可能开发的部分与退出部分都能齐平了。以往认为的电车即便要冲击汽配市场也还需要时间,没想到今年随着电车渗透率的提升,真切的感受到产品品类的冲击。
看看论坛展会上,大家最关心的产品品类几乎都集中在了底盘,轮胎以及新能源配件如特斯拉供应链。以往的润滑油,电瓶,滤芯则稍微显得有些冷清。这种注意力的转移直接导致整个渠道端不再愿意备货被认为没有未来的品类。
所以笔者认为,整个汽配供应链接下来即将进入品类筛选能力,品类服务能力的竞争。选不好品类,做不好品类服务必将被整个渠道端抛弃。
02、二手车有可能拉动后市场
2020年笔者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二手车与后市场的关系,二手车从分散到资本进入(人人车,瓜子二手车,优信二手车),再到如今那几家二手车平台网站又销声匿迹了。(文章详情:二手车与汽车维修相融合,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二手车的业态没有改变,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分散状态,或者说二手车就没被整合起来过。并非中国二手车市场不行,也许是时间节奏太早了。
笔者一直认为,我们国家狭义的售后维修市场历经了好几轮资本的洗礼,仍然难以形成可观的规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二手车市场一直难以形成规模体系。
众所周知,只有路上行走的车龄达到7年以上才能迎来维修的高峰。但是很遗憾,美国那边二手车与新车的销售比重到了4:1,我们国家仍然是1:3。在美国路上经常看到开了十几年的车,我们国家却一直鼓励换新车。这或许是我们产能太多,需要通过这种以旧换新的方式来消化过剩的产能。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固然不错,但是新车这种大件物品很大程度又给民众添加了新债务。未来五年,由于失业,外部环境恶劣,消费降级成为必然。
所以笔者不看好以旧换新的路能走多远,而二手车符合消费降级的趋势,比如先整合一批4S店的二手车慢慢解决车主信任问题,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已经到了可能要爆发的前夜,只能说当初那三个二手车平台打广告打太早了。
实际上如果二手车能够顺利流通起来,很多不错的车仍然能充分利用,就能拉动维修市场,翻新市场,整改一条龙的广义汽车后市场链路,可能这个消费并不会比现在催着大家去换新车来的少。毕竟中国国内乘用车实际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2亿辆了,比美国还多。
而二手车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我们只有4S的维修记录,独立售后的维修记录是缺失的,国家正好可以借助这一波的维修门店淘汰赛,将有能力剩下的维修门店规范起来,把原先的维修电子档案串联起来。
也许这是我们独立售后市场最后的崛起机会,因为电车的汤我们肯定喝不上了。
03、汽配商的生存之道:品类筛选
前端时间笔者跟一个苏南的朋友交流,对方是体制内的,但现在都面临着工资经费等问题。原先很多地方ZF对土地的依赖度都很高,而房产领域的变革让原来的财政模式失灵了。地方急需把原来土地财政方式转变为真正的税收财政模式,金税四期试点结束,意味着明年各行各业可能完全覆盖。
这套号称最熟悉你的陌生人,将把原来汽配商最熟悉的批发模式打碎。以前靠着平进平出挣票点的生意,2025年将变成高风险领域。
各个省会城市有那么一批油电轮的大批发商(3000万-1亿规模)将首当其冲的受到新税收模式影响,以后这种挣票点生意会越来越少,合规将成为必然。
纯做批发的汽配渠道商需要将自己转型成真正的产品品类公司,那种大而全的必然面临困难。
批发这个层面,属于连接工厂以及小分销商的中转节点。解决的的痛点是是库存,零散批发,以及品类规划,产品服务。
聚焦2-3个品类,把自己变成这个品类的第一名才是王道,至于大而全的模式趁早放弃,你做不过头部供应链平台。现在还能看的品类(球头摆臂减震,轮胎,胎压,新能源单品)。
中小分销商前几年乱上产品的,明年请做瘦身运动,因为省会批发及物流的发达,已经不需要中小分销商备太多库存。像很多中小分销商连球笼半轴都备齐全就不算很明智。
将库存控制在一类易损件,二类轻度易损件即可,其余都不建议随便备货。新能源配件除了类似特斯拉这种可以少量参考,明年电车将经历惨烈的淘汰赛,谁能活下来都不知道(前有年初的高合,又有哪吒极越跟进),这条线的配件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汽配商的淘汰赛年初就已经开始,明年必将更加惨烈,可以遇见未来大规模增量不存在,拼的是降本能力,盈利能力。少量地方头部汽配商会越来越强,大多数腰部层面的要么瘦身成小分销,要么退场。
淘汰赛属于正常的经济周期,也只有历经经济周期的才能慢慢让行业回归合理,理性的利润。祝福汽配人2025,剩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