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两千年前的医书竟成了现代打工人的如厕闹钟?广东佛山某公司2月11日发布了一份《如厕管理规范》,声称依据《黄帝内经》医学智慧,强制要求员工只能在特定时段解决内急:上午10:30到10:40是“黄金如厕期”,而11:30至12:00则被划为“禁厕时间”。更离谱的是,其他时段上厕所不得超过2分钟,如有特殊情况身体体质的找人力资源申请,无薪如厕,备案——仿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能像车间零件般精准调控。

13日,涉事公司工作人员辩解称,目前只是试行,本意是让大家在合适的时间上厕所,不是强制。此前有员工如厕长达1小时或频繁离岗,此举是为“整顿工作态度”,甚至搬出《黄帝内经》“养生时辰”作为科学背书。然而,当监控摄像头对准厕所门、每分钟如厕超时罚款100元的条款被曝光时,所谓“非强制”的说辞瞬间沦为笑柄。有网友毒舌评论:“建议老板每人派发一个桶,直接工位上就地解决。
广东一粤律师事务所主任指出,该规定涉嫌双重违法:一是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协商单方面出台制度,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二是以罚款克扣工资、监控私密空间,侵犯劳动者报酬权与隐私权。更讽刺的是,被奉为圭臬的《黄帝内经》实则强调“顺应自然”,而企业却将其扭曲为管控工具,连中医爱好者都直呼“医书风评被害”。

事件发酵仅两天,公司便在2月13日狼狈撤规,声称“试运行文件因员工反对取消”。这场闹剧看似荒诞收场,却撕开了职场管理的深层病灶:当企业将流水线思维套用在人体机能上,连排泄自由都被异化为KPI,打工人的尊严还剩几斤几两?
值得警惕的是,类似操作绝非个例。有公司把午休椅换成高脚凳防躺睡,有企业将下班后会议算作“弹性工作”规避加班费……资本的手伸向膀胱后,下一个目标或许是心跳频率。
截至今日,在头条等平台超60%网友表示遭遇过奇葩规定。或许我们都该问问:若连新陈代谢都要被优化,打工人的血肉之躯与机器还有何区别?毕竟在效率至上的逻辑里,人性的温度早已被计入了成本损耗。
你在职场经历过哪些反人类规定?评论区说出你的血泪史,点赞破千我们开扒《当代公司迷惑行为大赏》。关注我,做清醒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