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云南丽江三义国际机场上演了一出“登机牌撕毁”闹剧。头等舱乘客孙先生在转机时,因询问中转柜台问题,遭遇值机员态度恶劣、撕毁登机牌的过激行为。这一过程被当事人拍下并曝光,迅速冲上热搜。

孙先生从绵阳飞抵丽江,计划经昆明中转至合肥。在机场行李大厅,他看到“中转联程”指示牌,误以为下方是服务柜台,便上前咨询。不料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甚至让他“去二楼或问询台”。随后他转至头等舱柜台办理值机,再次询问中转信息时,值机员冷脸回应:“别来问我!牌子又不是我放的。”更离谱的是,对方竟直接取消他的值机,撕毁登机牌,并甩出一句“去其他柜台办”。
事件发酵后,丽江机场连夜道歉,承认员工服务态度差、行为过激,承诺严肃处理涉事人员,并整改中转标识、加强员工培训。但网友并不买账:“每次出事都是‘严肃处理’,然后呢?”
此次,暴露了三个深层问题:
1. 服务流程“踢皮球”:中转标识不清,工作人员推诿责任,暴露出机场管理混乱。旅客像无头苍蝇般被“踢”来“踢”去,最终情绪爆发。
2. 员工培训形同虚设:面对旅客提问,一句“别来问我”暴露服务意识的缺失。机场虽表态加强培训,但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整改效果存疑。
3. 特权服务也翻车:头等舱旅客尚且遭遇如此对待,普通旅客的体验可想而知。高价服务未兑现承诺,更显讽刺。
整改能否“治本”?
丽江机场提出排查标识、加强培训,但网友犀利点评:“治标不治本!服务行业的核心是尊重,不是流程和口号。” 若员工缺乏同理心,再多的培训也只是“表面功夫”。
机场本是旅途的驿站,却因服务冷漠成了“修罗场”。撕毁登机牌撕掉的是旅客的信任,补上这张“信任票”,需要的不是道歉公文,而是真正把旅客当“人”而非“麻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