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节假期总是让人难以割舍——长时间的休息、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无压力的生活,这些都让春节假期成为人们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光。然而,随着假期的结束,进入工作状态的过程往往让很多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戒断反应”。特别是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人感到极度疲惫、焦虑甚至抑郁,似乎不再适应紧张的工作节奏,工作压力变得异常沉重。这种“春节戒断反应”不仅仅是情绪上的不适,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近日,“春节戒断反应”一词登上了热搜,而专家则给出了缓解这一现象的建议。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一现象的背后,看看如何才能避免进入“退潮忧郁症”的怪圈。
1. 什么是“春节戒断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春节期间,我们通常享受的是放松、休闲的日子。无论是与亲友聚会,还是享受美食和娱乐,大家都能在这一段时间里放松身心,暂时远离工作的压力。然而,假期一结束,我们又迅速回到紧张的工作状态,常常感到突如其来的“不适应”,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被一些专家称作“春节戒断反应”。
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由于假期与工作之间巨大的生活节奏差异引起的。从长时间的“慢节奏”过渡到“快节奏”,身体和大脑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转变的压力,加上过度放松后对工作的抵触情绪,极易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对工作产生消极的态度。
2. 专家建议:发呆5分钟,减少工作强度
为了应对春节假期后“戒断反应”的困扰,专家们给出了几条缓解压力的建议。浙江省中山医院心理康复科主任裴双义指出,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大家应该从轻松的工作任务开始,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增加过多的压力。“开工第一天,少干点活,适当减轻自己工作强度,可以有效防止‘退潮忧郁症’的发生。”
另外,生命时报也引用了哈佛医学院与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成果,强调了“发呆”这一简单的减压方式。研究表明,发呆能够帮助大脑产生α脑电波,这种脑电波可以有效抑制信息超载,让注意力集中,进而改善情绪、减轻压力、提高免疫力。同时,每天适当的“发呆”还能将焦虑和抑郁的风险降低25%。因此,专家建议,每天不妨给自己5分钟的发呆时间,放松一下大脑,减轻身体的紧张感。
3. 从“假期舒适”到“工作压力”——为什么开工第一天如此难以适应?
春节后的第一天上班,很多人常常感觉“身心疲惫”,这种情况并非个别现象。根据心理学家分析,这一现象是由于人们的生物钟和心态发生了较大变化。
春节假期期间,我们大多数人生活节奏较为缓慢,吃饭、睡觉和工作时间不再那么紧张。与此同时,我们的工作和社交需求大多暂时减少,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而一旦假期结束,马上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突如其来的责任压力,大脑和身体往往无法迅速适应这种反差,产生情绪上的困扰和身体上的不适。
而这种反应的核心,其实是因为“从安逸环境到压力环境”的转变,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在长时间的放松状态下,我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工作压力,当突如其来的“压力山大”打破了这种舒适感时,心理上的落差也让我们出现了焦虑、烦躁,甚至轻微的抑郁情绪。
4. “退潮忧郁症”:一种不容忽视的现代病
“退潮忧郁症”这个词,也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但它其实是反映现代社会压力过大的一个心理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从安逸舒适的环境切换到充满工作压力的环境时,心理和生理的适应问题引发的负面情绪。
这种情绪反应虽然看似不严重,但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心态,长期下去可能对工作效率、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春节过后,不少人正面临着这种情绪的困扰——加班压力、工作目标的压力,甚至是人际关系上的压力,都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和焦虑。
5. 如何有效应对“春节戒断反应”?
除了“发呆”这一减压方法,专家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应对“春节戒断反应”的技巧:
逐步适应工作节奏:不必在第一天就给自己设定过高的工作目标,逐步恢复到日常工作状态,避免一开始就让自己陷入高压之中。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工作期间,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的工作疲劳。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保持积极心态:适当的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态,与同事交流,消除负面情绪,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感。
增强身体锻炼:运动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心理的适应能力,规律的锻炼可以有效减轻压力,提高整体的精神状态。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我们不妨学会如何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与平衡,确保身心健康地迎接每一天。